|
|
科学正当时!走进深圳先进院第11届公众科学日 |
2021全国科技活动周(深圳)正式启动 |
公众科学日现场 深圳先进院供图
未来,记忆也能被编辑?外骨骼机器人是怎样帮助人们减负的?蛋白质的奥秘是什么?千亿神经元是如何工作的?
5月22日,全国科技活动周(深圳)启动仪式暨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第十一届公众科学日举行,活动以“百年复兴路,科学正当时”为主题,面向公众开放多个实验室,并举办创新人才早期培养圆桌论坛、科普讲座、小院士路演、博士课堂等一系列科普活动。本届公众科学日,30余所中小学校学生走进深圳先进院,并通过线下 线上直播的形式,吸引超4000人次参与。
本次活动也是2021“全国科技活动周(深圳)启动仪式的主会场。据了解,全国科技活动周将持续一周,以“百年回望:中国共产党领导科技发展”为主题,旨在回顾党领导下的科技发展历程,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和科学普及活动惠及于民。深圳市科协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林祥,深圳市教育局副局长赵立,南山区政协副主席、区教育局局长刘根平,中国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筹备办副主任冯伟共同见证启动仪式。
“创新人才早期培养体系”首次亮相
值得一提的是,本届公众科学日首次向公众展示了深圳先进院及中科院深理工“幼小初高本硕博后”的全链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据了解,该计划将探索大学教育资源“下沉”,以更高效的成长模式,实现创新拔尖人才的早期甄选和培育。
现场,光明区人民政府和中科院深理工签署了关于合作共建中科院深理工附属实验高级中学相关协议。中科附高将实行以理事会为核心的法人治理结构,推动创新人才早期培养工作,致力成为“创新 教育”示范校和深圳市理科特色高中。
随后,创新人才早期培养圆桌论坛举行。中科院深理工学术委员会主任、原澳门大学校长赵伟与中科院深理工附属高中校长宋如郊、中科先进院实验学校校长江涛、中科硅谷幼儿园执行园长付晶等“中科系”校长首次集体亮相论坛,围绕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的衔接与融合,探讨教育理念、分享实践经验。
与会专家认为,“幼小初高本硕博后”是实践“创新型早期人才培养”的“试验田”。通过科教融合、高本贯通的创新型人才早期培养,既将中科院深理工作为研究型大学的教育资源“下沉”,也把中科附高的理科特色高中教学模式“提升”,力争打通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的“最后一公里”。
“中国科学院拥有出色的办学能力,将为中科院深理工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中科院深理工在本科培养方面将探索三位一体双导师制,为本科生提供更好的环境。同时,通过下沉大学的教育理念和资源,高中生也可以拥有和大学媲美的教育资源和环境。”赵伟表示。
随后,小院士路演活动、深圳市科技志愿服务队授旗、博士课题科普读物发布、粤港大湾区基地校授牌、科普资源融合签约等仪式举行,这不仅是深圳先进院高端科研资源科普化的成效展示,更整合了各方资源,推动深圳先进院科普工作进一步发展。
大咖面对面 科普不停歇
记忆有好有坏,未来人们能否保留需要的记忆,消除不需要的记忆?开幕式上,中科院深理工生命健康学院院长、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王玉田以《寻找记忆的密码》为题,围绕大脑记忆相关研究开展科普讲座。他表示,根据不同的记忆编码,可以在未来实现通过精准设计方法来干预记忆,甚至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症等脑疾病。
恐龙是如何灭绝的?45亿年前的地球长什么样?在饮食中提高动物蛋白和乳制品的比例,可以快高长大?人工智能技术如何运用在手机中?在博士课堂上,来自深圳先进院数字所副研究员董超、博士后姚泓名,医药所蛋白药物中心博士后马寅仲以《手机里的人工智能》《恐龙消失的秘密》《你是蛋白质本质吗?》为题,以科普的视角讲解前沿科学知识,现场同学们积极提问,气氛热烈。
此外,医学影像、合成生物、脑科学、生物医药、机器人、新型材料、生物信息等多个研究领域的成果也均向公众开放。
在深圳市首家诺贝尔奖实验室——劳特伯生物医学成像研究中心,研究人员向大家展示了国内首台3.0t高场磁共振。这是我国首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医学影像设备,通过快速成像技术体系,实现磁共振成像“又快又清”。
在智能仿生中心实验室,研究人员介绍了外骨骼康复机器人、腰部助力外骨骼机器人等一系列机器人原理和应用场景。他表示,外骨骼机器人对于有特殊需求和特定职业的工作人员有着重要意义。在深圳先进院合成所,科研人员向大家展示了合成生物大设施自动化功能岛,合成生物大设施就像“工程自动化车间”,可以快速高效完成高通量生物实验。
本届活动上,还进行了中科硅谷、中科先进院实验学校、中科附高等科技教育成果展。活动还邀请了知名视频主播进行互动,助力传播科学知识。
本届公众科学日由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指导,深圳市科协、深圳先进院、中科院深理工主办。
米乐app官网下载的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